近日,由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持修訂的氫燃料電池用質子交換膜測試方法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項歷時兩年制定出臺的國家標準,對質子交換膜的各項技術指標以及測試方法進行了重新規范認定。
“標準發布之前,業內實施的測試方法不同,指標需求不一樣,不利于產品的商業化。制定統一標準,規范對材料的需求,更有利于行業的大規模發展。”東岳未來氫能總工程師王麗說。
在“雙碳”大背景下,有著氫燃料電池“芯片”之稱的質子交換膜,無疑具有巨大的產業支撐力和發展潛力。東岳未來氫能已經形成了年產150萬平方米質子膜生產能力,是國家確定的上海、廣東、京津冀等六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合作企業,成為全省為數不多的獨角獸企業之一。本著“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的發展思路,近年來東岳未來氫能主導、參與了質子交換膜4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為創新成果產業化、商品化鋪平了道路,同時今年質子交換膜的銷售額也將實現翻番增長。
“主導制定行業標準才有開拓市場的底氣,才具備真正的競爭力,下游的客戶、新的應用場景才能夠和我們展開更廣泛的合作。”東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張建宏說。近年來,在氟材料、硅材料、膜材料、氫材料等方面,東岳牽頭組織、參與制定完成了90多項國家行業、地方團體等各類標準,目前正在開展組織制定的還有30多項,標準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磅礴動力。
像東岳集團這樣的標準制定者在桓臺縣并不是個例。據了解,桓臺縣一直在加強對東岳等集團企業開展標準化工作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主導、參與標準制定,以創新成果標準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形成了“政府重視、部門協作、社會認同、逐級落實”的標準化新格局。今年,全縣標準化戰略工作捷報頻傳,東岳、泰寶、天齊等知名企業已經從追趕別人的標準轉為標準制定者,開始領跑整個行業的發展。
“我們將有序推進標準化項目培育,保證每年有項目申報、每年有項目在建、每年有項目驗收,把企業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提高企業在市場的話語權,找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桓臺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段秀勛說。
文章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