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到11月25日,氫能行業又發生了哪些大事?華夏氫能(公眾號hxqn3060)從政策、投融資和行業三個方面,精選了10條產業重磅資訊。
政策熱點
1.北京發布氫能汽車加氫站規劃:2025年前氫能汽車突破1萬輛
11月22日,北京市城管委發布了《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發展規劃(2021—2025年)》(下簡稱《規劃》),對未來數年北京市的加氫站和燃料汽車使用規模做出了要求。
《規劃》提出,2023年前,北京市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在冬奧配套加氫站建設運營工作經驗基礎上,打好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開局之戰,同時在延慶區、大興區、房山區、昌平區、順義區、海淀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區域,開展服務干線貨運、城配物流、公交客運、環衛郵政等領域車輛的加氫站布局建設。力爭建成并投運37座加氫站,加氫總能力達到74噸/日,滿足47噸/日車用氫能需求,促成重點區域氫能產業示范引領。
2025年前,力爭建成并投運加氫站74座,加氫總能力達到148噸/日,滿足126噸/日車用氫能需求。而到2025年前,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全市力爭建成并投運加氫站74座。
2.上海市發改委裘文進:氫能發展步入快車道,下一步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11月23日,上海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此前印發的《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的相關情況。
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催化劑、碳紙、質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國產化,掌握燃料電池全鏈條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制氫、儲氫、運氫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研發,開展氫冶金、氫能動力等前沿技術研究。二是強化供氫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推進生物質制氫、深遠海風電制氫,研究建立長江氫能運輸走廊,逐步構建以綠氫為主的供氫體系;加強市內輸氫管道的規劃建設,強化長三角區域的氫源互通互保。
三是推動氫能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造“南北兩基地、東西三高地”的空間布局,支持金山、寶山建設氫氣制備和供應保障基地,支持臨港、嘉定、青浦打造氫能產業集聚發展高地,全面支撐上海提升綠色低碳未來產業的發展能級。
投融資熱點
3.國鴻氫能遞交IPO申請
11月22日,國鴻氫能在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按照披露信息,2020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分別凈虧損達2.21億元、7.03億元和1.51億元。三年半以來累計虧損達到10.55億元,幾乎與其同期的營收齊平。
經營現金流方面,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均為負數,分別是-1368.7萬元、-8663.1萬元、-5.61億元和-4741.9萬元;同時,期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余額則分別為8503.3萬元、4.68億元、7.12億元和3.45億元。
從招股書中的現金流量表中看出,國鴻氫能的經營行為無法給公司帶來正向的業績輸出,“燒錢式”的發展也讓2022年上半年的現金余額與同比接近腰斬。同時,在今年上半年也首次出現了融資所用現金超過所得現金的情況,顯示出公司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
行業熱點
4.總投資約214億元!中國能建氫能項目簽約!
近日,2022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遼寧沈陽開幕,大會舉行了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中國能建3個項目被列為大會重點項目簽約。遼寧鐵嶺開原儲能制氫一體化項目由風電、壓縮空氣儲能、電解水制氫三個模塊組成,總投資額約為105億元;中能建遼寧臺安縣新能源制氫制氨項目年產5.6萬噸電解水制氫、30萬噸綠氫制綠氨,總規劃投資額108.85億元;遼寧能建地熱可再生能源項目,將對沈陽市皇姑區政府機關、學校、公共建筑開展可再生能源改造。
5. 中國石化西南地區首座管道供氫加氫母站投運
11月25日,西南地區首座管道供氫加氫母站——中國石化馬店河加氫站正式投入運營。目前,該站日供氫能力達1噸,每天可為5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提供加氫服務,2輛管束車提供充裝,預計全年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7200余噸。
馬店河加氫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占地面積14.94畝,由中國石化四川石油攜手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市花城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運營。
近年來,中國石化利用在川近600座加油氣站、500余座易捷便利店的網絡優勢大力發展LNG液化天然氣業務,積極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增設汽車充換電功能,目前,已建成快速充電站29座,乘用車換電站1座,重卡換電站1座,光伏發電功能站5座 ,發展加氫站2座
6.鵬飛集團首批百輛氫能重卡示范運營
11月22日,山西鵬飛集團有限公司首批百輛氫能重卡正式投入示范運營,標志著呂梁市氫能產業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向著“氣—站—運—車”全鏈條、高質量發展快速邁進。
鵬飛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鄭鵬介紹,首批100輛鵬飛制造的氫能重卡正式運營,該車的電堆系統及主要核心零部件,全是由鵬飛與上海申能、上海氫晨、上海鯤華、上海藍能,合作、自主研發的成果。該車每行駛1萬公里就可以減少12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7.欣銳科技和上海捷氫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1月23日,欣銳科技(SZ:300745)發布公告,已與上海捷氫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及攻關、車用燃料電池產品的規模化推廣、非車用燃料電池產品的示范應用、科技項目申報等方面展開戰略合作。
8.寶豐能源“綠氫+”煤制烯烴項目正式獲批
11月24日,寶豐能源(SH:600989)發布《關于內蒙300萬噸/年烯烴項目獲得環評批復的公告》。據公告顯示,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下發《關于內蒙古寶豐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萬噸/年煤制烯烴和配套40萬噸/年植入綠氫耦合制烯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標志該項目正式獲批。
項目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圖克工業園區,計劃用18個月建成投產,屆時寶豐能源烯烴產能將超翻番,達到520萬噸/年,將建成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綠氫+”煤制烯烴產業基地。
9.上海氫通擬投資85億建設濮陽氫能產業基地
11月24日,河南省濮陽市政府與上海氫通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上海氫通將在濮陽建設氫能科技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約85億元,涵蓋新能源發電、綠色能源電解制氫、能源綜合補給站、氫能動力系統研發與生產、氫燃料電池系統(含氫能熱電聯供系統)及電堆生產、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氫能源關鍵材料研發中心、氫能生態智慧運力平臺、氫能專用車輛研發制造等十大核心項目,建設總周期約為7年。
10. 國家電投50萬千瓦風光儲氫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工
11月22日,國家電投50萬千瓦風光儲氫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工儀式在宕昌縣舉行。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32億元,建成后年發電量約9億度,年電費收入約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