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中煤集團與國家電投煤電項目專業化整合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出席見證簽約并講話。
此次煤電項目專業化整合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涉及的煤電裝機容量預計將超過1000萬千瓦,是近年來國內煤電領域涉及資產數額較大、影響力較強、整合效益較為顯著、示范引領作用較為突出的合作項目。
王樹東表示隨著兩個協議的簽署,雙方將進一步落實國家“兩個聯營”政策要求,共同推進煤炭、煤電、可再生能源多層次、多維度聯營,進一步利用好已有的煤電專業化整合平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平臺,共同打造“綠色能源+無煤化工”、零碳能源基地、節能環保及礦區生態治理等方面的產業示范項目,積極為保障能源安全、助力中國“3060”雙碳目標實現作出新貢獻。
錢智民表示在國務院國資委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國家電投和中煤集團強強聯合,走出了一條有別于央企兼并重組的改革之路。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雙方將在清潔能源開發,新能源技術研發,煤炭與煤電聯營、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煤炭資產、煤化工資產管理,資本運營合作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為服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國家電投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投”)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國家電投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于 2015 年 7 月重組組建。是我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主要業務包括電力板塊、煤電鋁路港協同板塊、產業金融及氫能、儲能、綠電交通、綜合智慧能源、碳市場和碳交易等“三新”產業。國家電投擁有光伏發電、風電、水電、核電、煤電、氣電、生物質發電等全部電源品種,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企業。截至 2022 年 2 月底,國家電投資產總額1.5 萬億元,員工總數12 萬人,所屬二級單位62 家。電力總裝機突破 1.95 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突破 1.2 億千瓦,占比 62.13%,新能源發電裝機量、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煤集團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煤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前身是1982年7月成立的中國煤炭進出口總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煤炭生產貿易、煤化工、發電、煤礦建設、煤礦裝備制造以及相關工程技術服務,涵蓋煤炭全產業鏈。現有可控煤炭資源儲量超過760億噸,生產及在建煤礦70余座,煤炭總產能達到3億噸級規模,煤炭年貿易量3.6億噸。煤化工總產能1800萬噸,產品主要包括煤制烯烴、甲醇、尿素、硝銨、焦炭等。現有控股和參股電廠50余座,總裝機超過2850萬千瓦。截至2021年底,中煤集團資產總額5023億元,職工13萬人。
02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列入國資委央企管理名錄
2022年12月31日,國資委發布消息,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企業名單。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官網資料顯示,公司于2020年10月23日在京正式成立,是經國務院批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本暫定為1500億元人民幣,是關系國家水資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大型國有重點骨干企業。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前期工作、資金籌集、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負責南水北調工程安全、運行安全和供水安全,籌措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等項目建設投資,有效發揮南水北調工程在保障國家水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戰略性基礎性功能作用,全面實現工程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負責南水北調資產經營,依法開展各類投資、經營業務,行使對所屬企業和控(參)股公司出資人權利,承擔南水北調資產保值增值責任。
中央企業名錄
(國資委監管)序號 | 企業(集團)名稱 |
---|---|
1 |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2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3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4 |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5 |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
6 |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7 |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
8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9 |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
10 | 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
11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
12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
13 |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 |
14 |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 |
15 |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16 |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
17 |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
18 | 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
19 |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
20 |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21 |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
22 |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23 |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
24 |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25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26 | 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 |
27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
28 |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29 |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30 |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 |
31 |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32 | 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
33 | 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
34 | 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
35 |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
36 |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有限公司 |
37 | 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 |
38 |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
39 |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
40 | 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
41 |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 |
42 |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43 |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 |
44 |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 |
45 |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46 |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
47 |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
48 |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 |
49 |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
50 |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
51 |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
52 | 中國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 |
53 |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 |
54 |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
55 |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
56 | 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57 |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
58 |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59 | 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60 |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61 | 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62 | 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 |
63 |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
64 |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 |
65 | 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 |
66 | 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67 | 礦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68 |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 |
69 |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70 |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 |
71 | 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 |
72 | 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73 | 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
74 |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75 |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76 |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
77 | 中國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
78 |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
79 | 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 |
80 | 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 |
81 |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 |
82 |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
83 | 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 |
84 | 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 |
85 | 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
86 | 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 |
87 |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88 |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89 | 中國安能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90 | 中國黃金集團有限公司 |
91 |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 |
92 | 中國華錄集團有限公司 |
93 | 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 |
94 | 南光(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南光集團有限公司] |
95 | 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
96 | 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
97 |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
98 |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 |
文章內容來源國資小新、中煤集團,圖片來源:中煤集團,轉載平臺:國資小新、中煤集團微信,責任編輯:胡靜,審核人:李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