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新疆旅游局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區接待總游客1017.55萬人次,總收入達98.89億元。
新疆寄望通過發展旅游業帶動餐飲、賓館、物流、商業、文化、休閑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開發具有中國地域特色和新疆民族特點的旅游品牌和項目,使旅游業成為新疆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的支柱產業。
“新疆旅游資源需要整合和規劃,旅游交通、景區開發、民俗文化等開發相對滯后,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旅游市場,未來應朝商業高端、生態旅游方向發展。”國務院一位政策研究專家告訴本報記者。
“我們的旅游缺少投入和培訓,旅游僅在起步階段,景點沒有旅游產品,旅游產品和線路的推介、宣傳都不夠,應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將來作為支柱產業可帶動交通和建筑業的發展,也能帶動旅游地農民致富。”趙德儒對記者說。
據悉,國家旅游局將從2010年起到“十二五”末,每年投入2000萬元,五年累計1億元,從政策、資金、人才、客源等方面支持新疆拓展旅游產業功能,把新疆建設成我國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金融支持農產品企業
吐魯番的葡萄、和田的核桃、庫爾勒的香梨……長期以來,把特色的林果業轉變成為實現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一直是新疆各級政府追求的目標。目前,新疆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番茄醬加工基地以及中國啤酒花的主產地之一。
“新疆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尤其是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中小企業,如棉花加工可以帶動農民增收和就業,促進剩余勞動力轉移。而現在大多數中小企業因為缺資金、缺人、缺電、缺技術、缺運力,有市場有銷路的產品沒辦法運出去,制約了企業發展。”趙德儒說。
“中小企業的發展是加快新疆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力量,給中小企業生存空間,不僅有利于帶動全區60%以上農村人口增收,還有利于調整全區經濟結構。”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加大對新疆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業放貸門檻,鼓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