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國能源行業,無論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還是電力,亦無一例外都是國有企業在唱主角。從去年以來,就連眾多民營企業齊頭并進的風電、光伏領域,央企、國企也持續競相中標各大電站。并且,在2018年中國能源500強榜單中,國企數量占比超9成。
改革開放之后,很多行業都是民營企業的天下,幾乎沒有一個行業可以像能源行業一樣,國有企業占據絕對的優勢。這其中的原委究竟是什么?
能源行業特殊性決定國企唱主角
能源行業的大舞臺從來不缺小角色,尤其是光伏領域,因為準入門檻低,資金需求不大,政策優勢明顯等特殊性吸引了一大批民營企業進入,經歷了“雙反”調查,經歷了“5.31”新政的洗禮,保留下來的民營光伏企業已經能經受住一定風浪的考驗,盡管如此,他們依然還是想攀上國企的大船,于是就有了華能集團收購協鑫新能源51%的股份;水發集團收購興業太陽能66.92%股份;中電光伏獲得兩家在大型國企數十億元的聯合注資等一系列民營企業與國企“聯姻”的事件發生,因為能源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這個舞臺的主角必須是國企。
能源行業的特殊性:能源安全事關國家命脈,具有極強的政治性、公益性、風險性和工程屬性。這些特殊性質決定了只有國有企業才有資格在這個舞臺上“唱主角”。
1.政治性是能源行業不可或缺的基本屬性。現在普遍的認知是能源行業的盛衰興敗皆由政策主導。能源結構調整,政策要求壓縮煤炭、火電產能,那么就會有一些小型煤炭、火電企業被關停,這些被關停的企業,自然是資金、科技水平、研發能力、生產效率都比較低的企業,其中恐怕民營企業會成為最早的犧牲品。
光伏政策調整,裝機規模因“5.31”政策變化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很多民營企業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補貼拖欠問題、組件銷量問題最初爆發的點也是在民營企業這端,因為比起國有企業,他們抵御政策變化風險的能力非常有限。
2.能源行業同樣具備有公益屬性。比如居民電價,長期以來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盡管電廠可能因此利潤受到較大影響,但是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居民電價來說,犧牲企業的利益,實際就是一種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而民營企業,幾乎沒有承擔這個責任的能力。
3.風險性超高且難避免是能源行業的重要屬性。風險性對于能源行業來說就像人們日常吃飯喝水一樣尋常,比如石油勘探開發,動輒投入數十億資金,但是一口口探井打下去,耗費了大量真金白銀之后的結果很可能是一無所獲,除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這樣大型國有企業有能力承擔這種失敗之外,又有哪家民營企業敢說自己能抗住這種風險?近日,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也聯手簽署了油氣開發的協議,由此可見,即便是如此規模的央企,在勘探開發方面也需要合作伙伴共同承擔風險。
4.工程屬性是能源行業的外在屬性。之所以說能源行業具有工程屬性是因為能源行業和建筑工程投入類似,都具有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收益率不高等特征。
以三峽電站建設為例,當時預計的動態總投資約為2200億元,其中還不包括庫區地質災害治理、三峽輸變電工程等投資。而三峽電站建設周期長達15年,從1994年動工到2009年正式完工,其中艱辛非國有企業才能堅持下來。根據測算,三峽電站年發電收入約300億元人民幣,想要收回2200億元的初始投資需要7年以上的時間,這還不包括融資成本的利息,所以說,民營企業在這樣規模化的投入面前,根本不具備實力參與。
即便是在投資周期和資本需求相對較小的光伏產業,民營企業也難以與國企抗衡。從第三批光伏領跑者中標的數據我們就不難發現,國電投、中廣核、中節能、北控等國企獨立中標量達50%,整體中標量為87.5%,而民營企業獨立中標的項目只有20萬千瓦,僅占總量4%。民營企業在于國有企業較量中,絲毫不占優勢,即便光伏市場最初的探路者是民營企業,一旦國有企業進入,他們就是行業的領軍人物。
國企的性質決定其有實力成為主角
能源行業是一個場面宏大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只有國有企業才夠分量成為“臺柱子”。有實力、有擔當、敢犧牲、承載國家意志等屬性讓國有企業具備了成為能源行業主角的基本素質。
翻開國有企業的定義,我們看到這樣的描述:政府的意志和利益決定了國有企業的行為。國有企業作為一種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同時具有營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點。
1.國企具備超越商業利益的可能性。國企的定義說明國企可以超越單純的商業利益,去干那些民企看來是費力不討好的“傻事”。對于民企來說,盈利是企業的發展宗旨,而對于國企來說,盈利只是應對國資委考核的一個方面,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的特征決定了國企對于復雜的能源市場的接受度遠高于民企。
2.國企具備犧牲精神。能源開發利用從一定程度上是政治任務,對于一些盈利性差、耗時長、風險性大的項目,只能由國企來做。國企在承擔社會責任上,更具備“犧牲”精神。民企在趨利性的驅使下,絕對不做虧本生意;國企卻在更多的時候承擔著經濟穩定、社會穩定、能源安全穩定等多種責任,在非常情況下可以做出非市場性的行為,但這歸根結底是為了我們國家的長治久安。
3.國企體現國家意志。不僅如此,國企還承載了一定的國家意志,在世界范圍內體現國家的影響力,這是達成國家戰略意圖最有力的武器。新中國成立70年的時間,我國非同一般的建設速度離不開國有企業超出市場規律的做法,面對當前棘手的能源供需、能源安全、能源環保問題,同樣需要國有企業這種強力作用。
4.國企的融資能力非民企可敵。因為國企與政府、銀行有著天然的"親緣"關系,大部分國有企業在銀行的授信額度、貸款的利率水平都好于民營企業。這一屬性讓國企在許多高投入、大規模的行業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先天優勢。長期以來,重資產的能源行業,國有企業可以憑借自身實力傲視群雄。因為資金為王的能源產業,只有國企才能獲得巨額融資,當動輒千百億的能源項目招投標之時,民營企業多數時候只能望洋興嘆,偶爾有機會能和國企合作,就已經是莫大榮幸。
5.國企側重資產保值增值。國有企業盡管不是以營利為唯一目標,但是它們必須要做到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因此國有企業的注意力永遠都在重資產上,能源行業作為最具發展前景的重資產企業,國有企業自然不會放過,無論是水電、核電、光伏、風電還是油氣、火電,這些能源產業必然要成為國有企業發展選擇的重要目標。在當前經濟有下行風險的大環境下,能源作為為數不多的增長型產業,必然是國企戰略投資的熱門之選。
6.國企是國家控制經濟命脈的有力措施。經濟是國家的根本,控制了經濟就控制了國家的命脈,所以重要的產業必須由國家直接管控,比如石油、電力、煤礦等,如果這些產業私有化,會給國家的統治帶來風險。這也是國企必須在能源行業唱主角的重要原因。
能源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對國家的統治和安全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把能源產業完全交給民企,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某些細分領域出現危機。
綜上所述,特殊的行業屬性和企業性質讓能源行業必須由國企來唱主角。另外,做能源產業的人需要永遠記住一點,能源安全是關乎民生、政治、國之根本的重要產業,作為能源產業的一員,我們需要使命感和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的發展蒸蒸日上,才能為早日實現“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