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加工建設數據統計公司”正在追蹤全球1430多個項目,這意味著近1.9萬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以下是按行業劃分的活躍項目市場份額:
煉油-36%(522個項目)
石化產品— 35%(489個項目)
天然氣加工/液化天然氣-29%(421個項目)。
亞太地區約占全球在建項目的37%,其次是美國和中東地區??傮w而言,亞太、中東和美國地區占全球活躍項目的近70%。
到2020年,烴加工行業的資本、維護和運營預算預計將達到4400億美元。亞洲繼續在所有下游領域大舉投資。這一擴建包括滿足運輸燃料、石化產品和天然氣需求的額外能力。隨著頁巖氣產量的持續增長,美國的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加工/ 液化天然氣行業繼續在中下游項目中形成資本密集型能力建設,如乙烯和乙烯衍生物裝置、甲醇和氨/尿素裝置、氣體加工和天然氣管道基礎設施以及液化天然氣生產線/出口設施。中東正在大力投資,以提升其下游產品投資組合—低硫和超低硫(ULS)運輸燃料和高價值的石化產品—并顯著提高天然氣加工產能和天然氣物流基礎設施。
煉油。 無論基于哪種預測,全球石油需求都將持續增長,直到本世紀20年代中期。石油需求增加的大部分將來自交通燃料,主要是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油。然而,相當一部分的石油需求將用于石化產品的生產原料。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地區是亞太地區,其次是中東地區。目前,全球煉油產能超過每日1.01億桶。到2025年,全球蒸餾能力預計將增至1.08億桶/天- 1.094億桶/天。在預測期內,亞太地區將成為新增煉油產能的領跑者,其中中國和印度的產能增幅最大。為了應對排放增加的影響,世界各地數十個國家正在對煉油商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它們減少運輸燃料(主要是柴油和汽油)以及海運燃料(如IMO 2020)中的硫含量。由于清潔燃料立法的進步,該行業將見證在同一時間內二級單位產能的激增。據歐佩克稱,到2024年,將有近1200萬桶/天的新二級單位產能投產。這些產能的增加包括超過600萬桶/天的新脫硫產能,超過300萬桶/天的轉化產能和超過170萬桶/天的辛烷值提升產能。大部分新產能將在亞太和中東地區。這種加工產能將通過新建煉油廠、工廠升級和擴建來增加。
石化產品。在過去幾年里,對提高石化產能的投資急劇增加。數千億美元已經并將被投資于更多的石化裝置和設施。大部分資本支出將在亞洲、中東和美國三個主要地區進行。IEA預測,到2023年,石油消費增長的大約25%將來自對石化原料的需求??傮w而言,石油化工產品的產量預計將從2020年的約4億噸/年增加到2050年的近6億噸/年。石化行業在全球活躍項目中占有35%的市場份額——代表近490個項目。亞太和美國地區占全球石化項目總量的60%以上。這兩個地區都在大力投資新建石化產能。然而,亞洲主要是在建設新工廠,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地區需求,而美國則更側重于向亞洲、中美和南美等需求中心出口石化產品。
天然氣加工/液化天然氣。到2040年,天然氣消費量將繼續飆升。增加天然氣需求的主要動力是許多國家轉向天然氣發電。需求的主要驅動力將來自亞太地區,主要是中國和印度。兩國都有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大幅增加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將繼續增加對額外的液化天然氣進出口能力以及新管道基礎設施的需求。全球天然氣貿易的領導者將是液化天然氣。盡管澳大利亞在過去10年的液化能力新增增長中處于領先地位,但預計到十年末,美國每年新增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能力將超過7100萬噸。中國和印度將在液化天然氣再氣化建設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因為這兩個市場都在將天然氣用于發電。
文章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