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具有富集效應的納米催化劑,結合流動電解池的合理設計,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目標產物的高選擇性轉化。相關工作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和《美國化學會志》上。
研究人員使用簡單的微波熱合成,通過反應參數調節,制備了三種具有不同尖端曲率半徑的硫化鎘納米結構。有限元模擬表明這種半導體材料尖端曲率半徑減小會引起尖端附近的電場強度增大,從而增強鉀離子在電極附近的富集。流動電解池測試表明,這種多納米針尖硫化鎘催化劑性能優于其他過渡金屬硫屬化物電催化劑。除了利用納米多針尖的“近鄰效應”實現對目標離子的富集外,研究團隊進一步特氣網提出利用納米空腔的“限域效應”來富集反應中間體,實現二氧化碳到多碳燃料的高效率轉化。
以上研究表明了二氧化碳電還原反應中催化劑納米結構設計對催化性能的重要影響,納米尺度的富集效應可有效增強關鍵中間體的吸附,從而推動反應高效率運行。這種新的設計理念為今后相關電催化劑的設計和高附加值碳基燃料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不僅能夠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同時還可以得到諸多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在現有的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中,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技術具有可在常溫常壓下進行,能夠實現人為閉合碳循環等優點,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化學燃料合成提供了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方法。因此,通過更高效催化劑的理性設計與可控合成,并結合催化機制理解,從而實現二氧化碳電還原技術走向工業化應用成為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