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擺逾一年半后,安徽省屬企業淮南礦業重啟整體上市計劃。有業內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稱,淮南礦業整體上市是安徽省國資改革的重頭戲,調整交易方案后,有希望加快進入實施階段。
2月7日晚間,淮河能源(SH:600575)公告稱,公司擬以向淮南礦業全體股東發行股份、可轉換公司債券(如有)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吸收合并淮南礦業。資料顯示,淮南礦業是安徽省大型國有煤炭生產企業,主要從事煤炭、發電業務,被列為全國14個億噸級煤炭基地和6個大型煤電基地之一。
淮南礦業是淮河能源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國資委。早在2019年,淮河能源計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對淮南礦業進行吸收合并,以及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淮礦電力10.70%股權、內蒙古銀宏能源開發有限公司50%股權。
從雙方體量來看,此次交易堪稱“蛇吞象”。最新業績預告顯示,淮河能源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減少3170萬元到6170萬元,同比減少6.67%到12.98%。2020年,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47億元,資產總額176億元。
另一方面,淮南礦業集團早在2018年就實現營業收入445億元,利潤總額26.28億元。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淮南礦業資產總額達1157.72億元。根據當時預期,吸收合并完成后,將實現淮南礦業煤炭和電力相關業務整體上市,有利于大幅提升上市公司的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使得上市公司成為大型的煤電一體化綜合能源集團。
事實上,作為安徽國資改革的“重頭戲”,淮南礦業上市計劃一波三折。2020年6月,淮河能源宣布擬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理由包括鑒于淮南礦業下屬企業部分生產經營性資產涉及的土地、房屋等相關權屬證明文件未能如期取得,且預計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在隨后進行的說明會中,這一說法引發投資者不滿,并有投資者質疑公司是否有重大工作落實不力的考核追責辦法。此后不久,該起重大資產重組傳出重新籌劃消息,不過又因疫情等原因,投資者再陷入“苦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組公告于2月7日盤后發出,不過當天公司股價已經先行漲停,引發投資者質疑存在內幕消息泄露。根據公告,公司股票自2月8日開市起開始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