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桿空壓機國產化簡述
在GHH主機、ROTORCOMP主機、TAMROTOR主機進入中國之前,英格索蘭,阿特拉斯、壽力、復盛等企業統一了我國螺桿空壓機市場。國內螺桿空壓機去也難以突破主機核心技術,市場運作上舉步唯艱。到2000年前后,GHH、ROTORCOMP、TAMROTOR、YUJIN、TMC、ELGI主機和HOERBIGER、VMC閥類元件先后進入中國,終于打破了國內螺桿空壓機市場的僵局。稍后的幾年里,“德國主機、歐洲閥門、國際品牌耗材”等非常雷同的廣告語現于各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產品樣本上,此類廣告宣傳加上國內組裝機器的穩定性能慢慢贏得了國內用戶的信賴,最終使螺桿空壓機在國內得到全面推廣。可以認為,GHH、ROTORCOMP、TAMROTOR、HOERBIGER、VMC等公司在螺桿空壓機快速國產化過程中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是國內組裝螺桿空壓機為國內用戶接受和認可的關鍵點和切入點,為國內部分有實力的企業進行主機生產和閥類元件生產打下了基礎。
2010年或將是螺桿空壓機市場繁榮的又一個年頭,全國各地的一百余家螺桿空壓機企業產銷兩旺。從得到的信息看,每一家螺桿空壓機企業均在分享經濟危機過后,國內市場復蘇帶來的市場預期。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產銷兩旺的現象表明,國產螺桿空壓機已經是空壓機和空氣動力行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了。
螺桿空壓機的國產化和國產化程度、國產化水平可以從如下幾個具體方面得到體現。
(1)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銷售的螺桿空壓機整機的絕大部分是國內企業(包括外資、合資或民營)生產的。
(2)機組系統水平 機組系統設計水平和控制技術與國外水平一致,且國內設計生產的螺桿空壓機產品更多地考慮了中國環境因素,更適應我國的氣候條件。
(3)螺桿空壓機主機 螺桿空壓機主機是核心部件,已經實現了國產化,并且形成了規模生產。主機的設計水平、加工工藝水平日趨成熟,如HANBELL(漢鐘)的主機已經經歷了近5年的市場考驗。
(4)螺桿空壓機專用閥和配套件 螺桿空壓機專用閥和配套件已經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包括進氣控制閥、溫度控制閥、最小壓力閥、空氣濾清器、油分離濾芯、管路附件、專用控制器、冷卻器、專用電動機和螺桿機潤滑油等。
(5)人才優勢 各企業經過近10年的人才培訓,已經擁有螺桿空壓機專業技術人才。
(6)產品標準和試驗標準 國家和行業已經有螺桿機產品標準。試驗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GB/T3853與ISO1217等同),能效標準GB19153-2009,對壓縮機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對螺桿空壓機行業的競爭方向有指導意義。市場銷售的螺桿機產品的性能符合或優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7)產品服務 螺桿空壓機產品服務水平已經得到提升。
(8)用戶認可 國內用戶從心理上已經將國產螺桿空壓機與進口螺桿空壓機同等看待。
(9)競爭態勢發生了變化 在2004年前,螺桿空壓機市場的主要份額由英格索蘭、阿特拉斯、壽力、復盛等企業占有。到2007年國內螺桿機廠生產的螺桿空壓機的臺數總量已經超過了這幾家企業。2008年和2009年的經濟危機期間,在某種意義上,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競爭能力處于了強勢,競爭態勢由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與國際品牌的競爭慢慢轉變為國內螺桿空壓機生產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螺桿空壓機在短短10年間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最終受益的是分布在全國各行各業的螺桿空壓機用戶,最直接體現的就是產品價格。以22kW螺桿空壓機為例,在1998年售到用戶手上的價格高于10萬元,到2010年售到用戶手上的價格低于3萬元。
此外,螺桿空壓機的快速國產化使空氣壓縮機行業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螺桿空壓機普及前大量使用的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由于其可靠性差等原因,現在基本上被螺桿空壓機代替了,而生產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的大部分企業或停產或轉產了。
國產化后螺桿空壓機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由于螺桿空壓機技術先進,能極大程度地替代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國內市場份額又極大,到2005年底國內已經有一百余家螺桿空壓機生產(組裝)企業;一些有一定規模的螺桿空壓機企業的銷售團隊、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又從企業中脫離出來,組建新的螺桿空壓機公司;有銷售實力的各地經銷商又組成OEM的生產銷售實體,加入競爭行業,如此等等,可以用“欣欣向榮”來描述螺桿空壓機行業。即使在經濟危機的2008年和2009年,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獲利能力并未明顯減弱,危機期間真正退出螺桿空壓機行業的企業少之又少,因此現階段的螺桿空壓機企業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要在競爭中發展壯大,要在未來若干年中一主沉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因此螺桿空壓機企業又面臨著諸多挑戰。
1.小型、中型規模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將年產量小于1000臺的螺桿機企業稱作小型規模企業,年產量在1000~4000臺之間的螺桿機企業稱作中型規模企業。現階段的大部分螺桿空壓機企業是小規模的。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弱,技術實力也弱,產品規格或系列不完全,產品的市場份額少,其產品僅進入全國市場的部分地區或省市,在廣告宣傳中也處于弱勢;小型企業還經常受到大型和中型企業的價格擠壓,顯然在競爭中處于弱勢。然而我國幅員遼闊,特定的營銷策略和特定的用戶群體使螺桿空壓機小型企業有相當大的生存空間。小型規模螺桿空壓機企業走自己的發展創新之路,從產品上、技術上、營銷策略上進行創新,部分企業會做大做強,會后來居上。當部分小型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另一部分企業就會淘汰出局。因此小型企業的機遇和挑戰的雙重性顯得尤為突出。
要指出,部分小型螺桿空壓機企業是借助于現階段螺桿空壓機的良好發展條件,來“掘金”的,而非致力于螺桿空壓機的發展,他們的投機意圖很強。
在GHH主機、ROTORCOMP主機、TAMROTOR主機進入中國之前,英格索蘭,阿特拉斯、壽力、復盛等企業統一了我國螺桿空壓機市場。國內螺桿空壓機去也難以突破主機核心技術,市場運作上舉步唯艱。到2000年前后,GHH、ROTORCOMP、TAMROTOR、YUJIN、TMC、ELGI主機和HOERBIGER、VMC閥類元件先后進入中國,終于打破了國內螺桿空壓機市場的僵局。稍后的幾年里,“德國主機、歐洲閥門、國際品牌耗材”等非常雷同的廣告語現于各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產品樣本上,此類廣告宣傳加上國內組裝機器的穩定性能慢慢贏得了國內用戶的信賴,最終使螺桿空壓機在國內得到全面推廣。可以認為,GHH、ROTORCOMP、TAMROTOR、HOERBIGER、VMC等公司在螺桿空壓機快速國產化過程中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是國內組裝螺桿空壓機為國內用戶接受和認可的關鍵點和切入點,為國內部分有實力的企業進行主機生產和閥類元件生產打下了基礎。
2010年或將是螺桿空壓機市場繁榮的又一個年頭,全國各地的一百余家螺桿空壓機企業產銷兩旺。從得到的信息看,每一家螺桿空壓機企業均在分享經濟危機過后,國內市場復蘇帶來的市場預期。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產銷兩旺的現象表明,國產螺桿空壓機已經是空壓機和空氣動力行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了。
螺桿空壓機的國產化和國產化程度、國產化水平可以從如下幾個具體方面得到體現。
(1)市場份額 中國市場銷售的螺桿空壓機整機的絕大部分是國內企業(包括外資、合資或民營)生產的。
(2)機組系統水平 機組系統設計水平和控制技術與國外水平一致,且國內設計生產的螺桿空壓機產品更多地考慮了中國環境因素,更適應我國的氣候條件。
(3)螺桿空壓機主機 螺桿空壓機主機是核心部件,已經實現了國產化,并且形成了規模生產。主機的設計水平、加工工藝水平日趨成熟,如HANBELL(漢鐘)的主機已經經歷了近5年的市場考驗。
(4)螺桿空壓機專用閥和配套件 螺桿空壓機專用閥和配套件已經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包括進氣控制閥、溫度控制閥、最小壓力閥、空氣濾清器、油分離濾芯、管路附件、專用控制器、冷卻器、專用電動機和螺桿機潤滑油等。
(5)人才優勢 各企業經過近10年的人才培訓,已經擁有螺桿空壓機專業技術人才。
(6)產品標準和試驗標準 國家和行業已經有螺桿機產品標準。試驗標準與國際標準一致(GB/T3853與ISO1217等同),能效標準GB19153-2009,對壓縮機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對螺桿空壓機行業的競爭方向有指導意義。市場銷售的螺桿機產品的性能符合或優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7)產品服務 螺桿空壓機產品服務水平已經得到提升。
(8)用戶認可 國內用戶從心理上已經將國產螺桿空壓機與進口螺桿空壓機同等看待。
(9)競爭態勢發生了變化 在2004年前,螺桿空壓機市場的主要份額由英格索蘭、阿特拉斯、壽力、復盛等企業占有。到2007年國內螺桿機廠生產的螺桿空壓機的臺數總量已經超過了這幾家企業。2008年和2009年的經濟危機期間,在某種意義上,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競爭能力處于了強勢,競爭態勢由國內螺桿空壓機企業與國際品牌的競爭慢慢轉變為國內螺桿空壓機生產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螺桿空壓機在短短10年間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最終受益的是分布在全國各行各業的螺桿空壓機用戶,最直接體現的就是產品價格。以22kW螺桿空壓機為例,在1998年售到用戶手上的價格高于10萬元,到2010年售到用戶手上的價格低于3萬元。
此外,螺桿空壓機的快速國產化使空氣壓縮機行業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螺桿空壓機普及前大量使用的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由于其可靠性差等原因,現在基本上被螺桿空壓機代替了,而生產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的大部分企業或停產或轉產了。
國產化后螺桿空壓機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由于螺桿空壓機技術先進,能極大程度地替代一般動力用活塞式空壓機,國內市場份額又極大,到2005年底國內已經有一百余家螺桿空壓機生產(組裝)企業;一些有一定規模的螺桿空壓機企業的銷售團隊、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又從企業中脫離出來,組建新的螺桿空壓機公司;有銷售實力的各地經銷商又組成OEM的生產銷售實體,加入競爭行業,如此等等,可以用“欣欣向榮”來描述螺桿空壓機行業。即使在經濟危機的2008年和2009年,螺桿空壓機企業的獲利能力并未明顯減弱,危機期間真正退出螺桿空壓機行業的企業少之又少,因此現階段的螺桿空壓機企業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要抓住這個機遇,要在競爭中發展壯大,要在未來若干年中一主沉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因此螺桿空壓機企業又面臨著諸多挑戰。
1.小型、中型規模企業的機遇和挑戰
將年產量小于1000臺的螺桿機企業稱作小型規模企業,年產量在1000~4000臺之間的螺桿機企業稱作中型規模企業。現階段的大部分螺桿空壓機企業是小規模的。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弱,技術實力也弱,產品規格或系列不完全,產品的市場份額少,其產品僅進入全國市場的部分地區或省市,在廣告宣傳中也處于弱勢;小型企業還經常受到大型和中型企業的價格擠壓,顯然在競爭中處于弱勢。然而我國幅員遼闊,特定的營銷策略和特定的用戶群體使螺桿空壓機小型企業有相當大的生存空間。小型規模螺桿空壓機企業走自己的發展創新之路,從產品上、技術上、營銷策略上進行創新,部分企業會做大做強,會后來居上。當部分小型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另一部分企業就會淘汰出局。因此小型企業的機遇和挑戰的雙重性顯得尤為突出。
要指出,部分小型螺桿空壓機企業是借助于現階段螺桿空壓機的良好發展條件,來“掘金”的,而非致力于螺桿空壓機的發展,他們的投機意圖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