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進入智能時代,中國研究水平快速提升
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陸續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發成功世界上第一臺智能機器人Shakey。
什么是智能機器人?
據陳小平介紹,機器人可分為傳統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兩類。傳統機器人是具有執行程序能力和操作功能的機器人,只能在規定的環境中重復執行相對簡單的規定動作。目前國際上已經大規模應用的工業機器人大多屬于此類。
“智能機器人所處的環境往往是未知的、變化的和難以預測的,因此需要具備感覺、行動和思考三個要素,即能感知識別環境狀態,具有學習能力,能根據獲得的信息進行思考和規劃,從而對外界作出適應性反應。”陳小平說,相比傳統機器人“吃苦耐勞”、“力大無窮”等品質而言,“智能”是更令人向往的能力。
據了解,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日本和德國,在人工智能與智能機器人研究領域有著長期的積累,占有明顯優勢,許多國際一流大學和著名企業都是機器人世界杯上的常客。近年來,中國高校、研究機構也紛紛進入機器人研究領域,研究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在本屆機器人世界杯上,服務機器人組共有21支參賽隊,科大“可佳”由于受到網絡通訊原因的影響而痛失奪冠良機,但在包括“室內清潔”、“酒吧服務”和“超市購物”等在內的共9項主體技術測試中獲得總分第一。這是歷史上第一支美國、德國、日本之外的團隊在服務機器人主體測試中排位第一,標志著我國智能服務機器人的研究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據介紹,科大“可佳”的智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語義理解,即機器人能理解包括英語、漢語在內的一些自然語言句子,從而與用戶建立起直接的關系,能通過人機交互來理解用戶指令和需求;二是環境建模,即機器人能夠觀察、識別外在環境并對環境進行分析和判斷;三是自動規劃,即機器人的行為不局限于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而是通過自主規劃來確定行動步驟;四是學習能力,即機器人通過多種學習手段獲取新技能和新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