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特拉華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電化學方式將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制造某些合成燃料的工業原料,研發出的這種催化劑成功利用了溫室氣體。
負責此項研究的特拉華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專家,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網絡版上報告說,在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研究領域,把二氧化碳轉化成工業原料的難度很大。目前在這種轉化工藝中,常用多晶銀作為電化學催化劑。
為了使上述轉化制備過程更高效,特拉華大學的專家研制出一種新型催化劑——納米多孔銀,其內表面面積很大且高度彎曲。據測算,其內表面面積是多晶銀的約150倍,固有活性是多晶銀的約20倍。而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的反應過程中,納米多孔銀的電化學催化活性是多晶銀的3000倍。如此生成的一氧化碳可用作生產某些合成燃料的工業原料。此外,一氧化碳還可用作冶金還原劑。
參與該研究的專家認為,從理論上講,上述轉化制備工藝有助于研究如何把發電廠、煉油廠和石化廠產生的二氧化碳,用于生產特定燃料或其他化學制劑。
負責此項研究的特拉華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專家,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通訊》網絡版上報告說,在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研究領域,把二氧化碳轉化成工業原料的難度很大。目前在這種轉化工藝中,常用多晶銀作為電化學催化劑。
為了使上述轉化制備過程更高效,特拉華大學的專家研制出一種新型催化劑——納米多孔銀,其內表面面積很大且高度彎曲。據測算,其內表面面積是多晶銀的約150倍,固有活性是多晶銀的約20倍。而在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的反應過程中,納米多孔銀的電化學催化活性是多晶銀的3000倍。如此生成的一氧化碳可用作生產某些合成燃料的工業原料。此外,一氧化碳還可用作冶金還原劑。
參與該研究的專家認為,從理論上講,上述轉化制備工藝有助于研究如何把發電廠、煉油廠和石化廠產生的二氧化碳,用于生產特定燃料或其他化學制劑。